版权所有:中国(中关村)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

京ICP备14013985号-1          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750号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北京

>
>
王克:谨慎应对英特尔CPU漏洞门

王克:谨慎应对英特尔CPU漏洞门
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近日,英特尔微处理器存在严重设计缺陷被披露,此后,许多知名厂商和公司竞相发布补丁。然而这是一个计算机底层硬件的缺陷,牵一发而动全身,打补丁可能会造成系统效率和可靠性下降,应该谨慎应对,防止出现更不想看到的后果。 计算机保护操作系统内核数据主要目的不是防止信息泄露,而是保证系统效率和可靠性。用户数据一般在用户进程区不在内核存储区(因为内核程序也不是信任程序)。

近日,英特尔微处理器存在严重设计缺陷被披露,此后,许多知名厂商和公司竞相发布补丁。然而这是一个计算机底层硬件的缺陷,牵一发而动全身,打补丁可能会造成系统效率和可靠性下降,应该谨慎应对,防止出现更不想看到的后果。

 

计算机保护操作系统内核数据主要目的不是防止信息泄露,而是保证系统效率和可靠性。用户数据一般在用户进程区不在内核存储区(因为内核程序也不是信任程序)。这次披露的漏洞危害性还需观察。

 

有人问:密钥和权限在内核,有了这些,用户数据不就全曝光了吗?

 

反问:密钥一般是加密存储如何解密?拿到系统权限数据的程序就有相应权限吗?道理很简单,拿到别人证件数据不代表你就是那个人。可能是可能,或许是想象。

 

要利用这个漏洞实现攻击还有几个条件:

 

  1. 从内存杂乱无章的数据中解析出“权限数据结构”不是件简单的事,也差不多是个AI程序了;

     

  2. 攻击程序要植入到云平台中,而云平台的程序是不可随便安装运行的。

 

想搞用户数据的人分三类:

 

一是国家级的,它们不用到云里拿数据,网上监听即可(多数数据不加密传输),也可以在内核程序安插“间谍”;

 

二是商业竞争对手,要有实力,有实力的对手不需到云上偷你的数据,用其它手段可以搞定;

 

三是黑产小偷,能让黑产小偷程序进入云平台,这样的云平台应该关闭。

 

把住云平台软件关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,冒着系统可靠性风险打补丁应该慎重。

 

至于个人隐私首先要有保不住密的理念,就是不怕自己的个人信息泄漏。信息社会人人都是裸奔,看想知道你个人信息的人是谁了。(即使谁都不知道,人在做天也在看)

 

目前数据不加密在网上传输比比皆是,数据在网上裸奔还担心在云端泄露,还要冒系统效率和可靠性风险给硬件漏洞打补丁,网络安全措施还没用在正地方。

 

和现实社会一样,丢东西是个永恒话题,小偷天天在,就在你身边,家家的门锁都可以不用钥匙打开,那也不必惊慌,没有必要闹得岌岌可危,更不能把门窗封死,连蚊蝇也飞不进。

 

数据保密是相对的,安全风险和解决安全问题的代价要平衡。

 

网络安全很重要,从事网络安全的人应该研究安全漏洞,提醒大众提高安全意识。而大众也不要听专家说多么可怕的安全漏洞就惊慌失措,不顾代价仓促应对。

 

医生的话要听,但不要全听。

聚焦专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