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权所有:中国(中关村)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

京ICP备14013985号-1          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750号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北京

>
>
“刷脸”技术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

“刷脸”技术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
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人脸识别,已是人工智能浪潮中最火热的技术之一。目前,它正大规模走出实验室,走入各行各业,方便了生活、降低了成本、提高了效率,也因此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“标配”。但疑问和担心也随之而来:运用“刷脸”技术的视频采集设备越来越普及,会不会对人们的隐私权带来威胁?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,会不会带来新的歧视与不公,并对人类既有的道德秩序形成挑战?靠“脸”能办事的领域越来越多当下人工智能大潮中,人脸识别技术是

人脸识别,已是人工智能浪潮中最火热的技术之一。目前,它正大规模走出实验室,走入各行各业,方便了生活、降低了成本、提高了效率,也因此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“标配”。

但疑问和担心也随之而来:运用“刷脸”技术的视频采集设备越来越普及,会不会对人们的隐私权带来威胁?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,会不会带来新的歧视与不公,并对人类既有的道德秩序形成挑战?

靠“脸”能办事的领域越来越多

当下人工智能大潮中,人脸识别技术是最早走向应用的技术之一。其应用场景日益丰富,并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。

比如“刷脸”解锁已成为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的标配。在安防监控领域,“刷脸”技术可以对人流密集场所的人群进行监控,实现特定人物的自动识别和追踪。

政务服务领域,“刷脸政务”减少了老百姓奔波折腾之苦,“一次不用跑”的政务服务清单也更加便民。蚂蚁金服与超过40个城市的政府部门合作,开通“刷脸”办理个税、查询公积金、认证养老金领取资格、交通违章在线缴罚等服务。

“刷脸”技术覆盖的用户量也在快速上涨。“仅仅在支付宝平台,已经有两亿用户通过‘刷脸’登录账户、找回密码、风险校验等。”蚂蚁金服CTO程立直言:“脸正在逐渐取代密码。”

与此相伴随的是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。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,2017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为68亿元,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780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5.5%

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

在业内人士看来,除了技术驱动这一根本原因外,还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。“如果将其比喻成一辆马车,人才优势、技术驱动、资本助力、政策支持等犹如车轮,正带动这辆马车跑得更快更稳。”艾媒数聚创始人兼CEO张毅说。

商汤科技工程院院长沈徽分析,就“刷脸”技术而言,我国目前在应用落地方面走在前列,底层技术也在不断加速。日前,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《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》显示: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,数量领先于美国和日本。

中国多年来注重理工科教育的传统,“也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结合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。”沈徽说。

应用场景的丰富和行业需求的高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“过去几十年中国一直快速发展,各行各业对于提质增效都有很强的需求。”沈徽分析说,“这种需求给了我们很多机会,使得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在更多行业落地。”

资本投入也是一股重要力量。除了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落子布局外,不少垂直企业也不断获得资本关注。

人脸识别技术对生产力的提升

“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带来对生产力的提升。”沈徽说,这种提升,一方面是对传统行业中对跟视觉相关的人工部分的增强或替代,以便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;另一方面则是带来新的交互体验和应用,形成新的应用场景。

事实上,这些提升正在发生。

在手机和娱乐领域,基于智能识别的影像和图片分类、处理,已经成为现实;在自动驾驶领域,对环境智能感知、定位车辆自动判断目标,也在不断发展中;在无人机、机器人领域,自动避障的运用有了新进展;在工业领域,除了3D分拣等吸人眼球的探索性应用,产品质检的应用也在不断涌现;在医疗领域,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等人工智能研发的机器人,不仅可以看医疗影像,还辅助医生更准确地理解病案,提升诊疗水准。

专家表示,这些变化对行业而言,是效率提升和行业重塑,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机遇和更有想象力的增长空间。

聚焦专栏